被美國夢校waitlist,怎么做才能轉(zhuǎn)正?
日期:2023-03-24 09:33:16 閱讀量:0 作者:趙老師3月中下旬又是offer雨頻下的日子,有人收獲夢校橄欖枝,有人一直拒信定乾坤,而有些就比較尷尬了,那就是被放入waitlist名單上,成為學校的備胎,那么如何做才能有希望轉(zhuǎn)正呢?
被放入候補名單(waitlist)之后怎么辦?
1、更新信息(update your information)
比如如果SAT分數(shù)太低或者11年級成績下滑,那么就用新的mid-year report或新的SAT成績證明自己的學術(shù)實力吧。如果你覺得自己被wl的原因是why essay寫砸了,那就在新的love letter里熱情洋溢地表達自己對學校的愛、或是更正自己之前文書的邏輯。如果你后續(xù)有作品和成果,但卻沒有機會寫在自己的活動列表上,你也可以借助提交補充材料(如果有的話)的機會更新。
2、寫“情書”(love letter)
和大多數(shù)專業(yè)女神一樣,學校waitlist你只是為了考驗你是否忠心耿耿,除了在表達你對學校的濃厚愛意之外,你還要發(fā)掘自己和學校究竟有什么聯(lián)系,從你的性格和學校的風格來講,從你的愛好和學校的設(shè)施來講,你究竟為什么fit,學校憑什么要錄取你并且你能為學校的community去做貢獻。
但注意:不是所有的AO都喜歡看到申請者求愛的。很多公立大學、如UC系統(tǒng),對于申請者的個性化信息都是完全不鳥的。UC的錄取本身就很程序化,申請者的錄取與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靠打分制決定的。這種半機械化的錄取方式使得你的濃濃愛意頓時變成無病呻吟。你想想看很多公立大U的AO每天要審閱一百份申請,哪有閑工夫聽你的叨叨。對于公立大U,你的求愛信可以直接從寫給其他學校的求愛信中復制粘貼,把focus放在更新你的活動獎項列表。
相對來說,越是小的學校越注重學生爭取轉(zhuǎn)正的力度與質(zhì)量。一般來說,LAC對求愛比大U更為感冒;私立院校對求愛比公立院校更為感冒。因為小學校的錄取過程更加人性化,平均下來一位AO每年可能也就負責招募100名學生。因此他們一般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學生及學生的訴求。
一直說Waitlist,Waitlist到底代表什么呢?
Waitlist表明招生官已經(jīng)審核完畢了你的資料,雖然你并不是學校的最優(yōu)選擇,但是也基本符合學校要求。有些同學會收到招生辦的錄取條件,表明需要達到哪些條件,學校才會給你Offer。
招生官很喜歡你,但是他們現(xiàn)在沒有足夠的席位來接納你。所以招生官現(xiàn)在不能保證你會進入這所學校。waitlist的錄取率是很難預測的,因為根據(jù)年份和學校的不同會有很大的差異。
在常規(guī)的錄取決定過程中,大學將把學生列入候補名單。一旦進入等待名單,直到5月1日的最后期限后,你可能才知道自己能夠入學。有時,學生直到秋季學期即將開始才知道。
歸根結(jié)底是因為,大學需要確定這一屆學生中是否還有空缺的名額,以及有多少被錄取的學生選擇不入學。